闽南网4月22日讯(通讯员 林婷婷 林子越 颜小君 闽南网记者 梁政 文/图)4月21日,对于长泰而言注定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撤县设区”两周年之际,长泰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捷报。记者从后庵片区征迁指挥部获悉,4月21日下午5时许,武安镇及抽调干部经过18天上下一心努力、拼搏攻坚,一鼓作气圆满完成了后庵片区133户158宗100%的签约,提前2天完成全部征迁任务,再次刷新了和谐征迁的“武安速度”,展示了长泰区征迁干部的精气神和首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短短18天,怎么啃下一大块“硬骨头”?记者蹲点采访,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下的“一个个干部起早贪黑入户、一场场夜间会议复盘、一次次干群间脸红交流”是这次征迁加速度的制胜秘诀。征迁中,记者看到的是长泰依法征迁、阳光征迁、和谐征迁的承诺,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鱼水情,干部咬定目标不放松、咬紧牙关再坚持的精气神。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揭晓征迁中的“武安速度”。
以时间换空间 以真心赢“征”心
(资料图片)
征迁三组组长张玉文得知征迁户老黄突发心梗在厦门进行治疗后,繁忙征迁之余,组织干部前往厦门看望,回到长泰后也第一时间入户慰问家属。张玉文对老黄的女婿说:“发生这件事,谁都不想看到,现在最主要是照顾好你的岳父,希望老人家能早日康复。”
在这样暖心话语的感染下,原本不舍离开旧宅的老黄,也逐渐放下思想顾虑,最终同意征迁方案,也授权女婿全权配合征迁干部开展工作。
就这样,张玉文带领整组成员,以踏石有印的干劲,温暖人心的服务,全力以赴抓好征迁工作。启动签约的第3天,随着最后一位85岁征迁户杨女士在协议上按下“红手印”、公示栏插满“小红旗”,征迁三组的全部签约任务也宣告完成,并100%完成封房。
在完成本组的征迁任务后,张玉文也没有丝毫的松懈,毅然带病转身投入到其他组的攻坚难题之中。仅用一周时间,就攻克了县后路围墙南侧遗留了6年的历史难题。
“做不到就不承诺,承诺的必须做到,群众切实有困难的,必须想办法争取解决,这样群众才信任你,征迁工作才能双赢。”张玉文分享着他的征迁“秘籍”。征迁中,他时常为群众做好政策解读,站在群众角度为群众争取利益。同时,他还善于寻找征迁户的社会关系,以情感博得群众信任,以真情赢得群众“征”心,实现各方共赢,让征迁工作事半功倍。
这样有“温度”又有“速度”的征迁故事,时常在后庵片区上演着,已成为征迁干部的“日常”。一个个征迁干部“硬着头皮、厚着脸皮、踏破脚皮、磨破嘴皮”的工作姿态,汇聚成“武安速度”,这将为新一轮长泰城市建设重大片区开发打开空间、赢得时间,也将为下阶段的城市发展积蓄新动能。
聚干群之力 换征迁之速
每一次征迁的背后,都少不了群众的全心信赖和鼎力支持。自长泰历史文化街区(中山南路-后庵片区)一期项目启动以来,不少群众纷纷配合征迁工作,支持长泰城市建设,同时,还自发帮助征迁干部做好亲朋好友的思想工作,为征迁贡献一份力。
77岁的老党员胡先生就是此次征迁工作中的“编外人员”,他一听说政府要征迁,二话不说,马上统一家人的意见,并让大孙子从四川赶回长泰签约,仅用5天就率先完成签约、腾房,最后也选得满意的新居。胡先生坚定地说:“我77岁了,一辈子都听党话、跟党走,肯定不会吃亏!”,无独有偶,像这样支持征迁工作的群众还有不少,美籍台胞黄先生近段时间两次专程归泰,不只是为了回望故土,更是为了全力支持家乡的建设。
“虽然对旧宅的感情难以割舍,但为了家乡变得更好,再不舍也要全力支持。”看着曾经辛辛苦苦建设的房子被贴上封条,黄先生眼里虽有不舍,但话里话外无不体现出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
不只是干部和群众,此次征迁中,还有热心乡贤、村干部、技术人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及单位,也都积极参与到行动中来,进一步凝聚上下一心和谐征迁的强大合力。
18天133户158宗提前2天100%签约!这一组看似普通的数据背后,深藏着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日夜鏖战的决心,也展现了征迁干部持续奋战的拼搏精神,更是饱含着群众对长泰城市更新、提档、升级的满满期待。正是这份干群相融的最强合音,奏出了这一首“爱长泰、美长泰、兴长泰”的征迁凯歌。
长泰历史文化街区(中山南路-后庵片区)一期项目是长泰“撤县设区”的发展需要,对提升城市能级、提高城市品位、释放城市张力有着重要意义,事关全区长远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下一步,长泰将以消除危房隐患、改善居住环境、展示千年古邑历史文化为目标,打造文化特色鲜明、功能设施齐备、场所活力充沛的历史文化街区,将以城市之新姿,不负群众之所期。
来源:闽南网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云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