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研究本土立场的坚守与拓展: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

2023-05-17 08:04:5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资料图】

作者:谭帆(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在学术界已延续多年,成果也比较丰富,但如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这样有影响的论著还不多,突破性的成果更为罕见。个中原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或许还是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小说观念的偏狭及由此引发的对小说文本的遮蔽。我们对于“小说”、对于“叙事”,持有的仍然是20世纪以来经西学改造的观念,故小说文体研究要得到发展,观念的开放、文本的完善和史料的辑录仍然是居于前列的重要问题。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以小说文体为研究对象,以近百万字的篇幅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发展历程,涉及的文体内涵主要有“文体观念”“文体形态”“叙述模式”和“语体特性”等方面。全书对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整体状况及各种文体类型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探讨其演进的内在规律,深化了对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

本成果共分六编,“总论”从宏观角度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若干核心问题,如小说的内涵与界域、小说文体观念的古今演变、古代小说的叙事传统、古代小说“图文评”结合的文本形态等,以此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的理论基础。第二编至第六编以小说文体的历史流变线索为经,以流变过程中重要的文体现象为纬,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探索了从先秦两汉到晚清民初中国小说文体的发展历程。

在这里,我们既宏观梳理了古代小说文体的流变历史,又分别厘清了古代小说四种基本体式各自的演变进程。在《“小说家”的文本与文体》一章中,我们深入考察了《汉书·艺文志》所述“小说家”的立意及其文本,进而考订了“小说”的文类属性与文体特征。对于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终结”,我们则以《传统小说文体的终结与转化》这一加长版的章节作出详细而充分的讨论。

本成果对古代小说文体发展过程中的不少核心概念和命题,作出了有益探索。如“小说”概念的界定,认为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期,“小说”概念的内涵经历了明显的演化过程,其指称对象错综复杂,包括“小道”“野史传说”“表演伎艺”“虚构的叙事散文”和“通俗的叙事文体统称”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大体呈现历时态关系,体现出小说文体自身的演化进程;但又处于共时态关系,各种意义的内涵同时并存。

在对古代小说四种文体的研究中,对笔记体小说的“额外”关注和大幅度扩大篇幅或许是本成果的一大特色,也是本成果所要呈现的独特价值。我们一方面在研究观念上深入梳理“叙事”在中国古代的实际内涵,打破传统视叙事为“讲故事”的认识,强调叙事在中国古代的多元属性;同时依据传统目录学对小说的分类,加大了“笔记体小说”在古代小说文体史研究中的分量。而在研究内涵上,笔记体小说更是我们撰写小说文体史时最为关注和倾力研究的对象。这不仅是有意识地“反拨”以往的研究格局,更是出于对中国古代笔记体小说的“尊重”和还原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的实际状态。

当然,我们的研究还存在若干不足,如成果仍主要集中在笔记体与章回体两端,传奇体与话本体相对较弱;对域外小说的研究现状了解得还不够深入,没有充分掌握域外同行对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具体情况。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切实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

此成果是“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书系”三部曲之一。2011年,“中国小说文体发展史”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019年通过结项审核,再经近两年的修订,书系终于在2021年陆续交付上海古籍出版社。这前后恰好十年,经过十年之“辛苦”,我们完成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增订本)、《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和《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料系年辑录》,三书合计两百余万字。书系的出版是我们十年努力的一份答卷,期待学界同行批评指正。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7日 11版)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云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