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全系列】腹胚亚目—真虾下目-当前头条

2023-07-02 12:50:54 来源:麟剑的人类史

腹胚亚目—真虾下目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资料图】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甲壳亚门

多甲总纲

软甲纲

真软甲亚纲

真虾总目

十足目

腹胚亚目

真虾下目

真虾下目(学名:Caridea),是抱卵亚目的其中一个下目。这类动物在淡水和海水环境中都有分布。人们日常所知的虾多指这类动物。

1.下属科

枪虾总科(Alpheoidea)

枪虾科(Alpheidae)

髯虾科(Barbouriidae)

藻虾科(Hippolytidae)

长眼虾科(Ogyrididae)

匙指虾总科(Atyoidea)

匙指虾科(Atyidae)

臂虾总科(Bresilioidea)

臂虾科(Bresiliidae)

弯背虾总科(Campylonotoidea)

弯背虾科(Campylonotidae)

褐虾总科(Crangonoidea)

褐虾科(Crangonidae)

雕褐虾科(Glyphocrangonidae)

嘎拉虾总科(Galatheacaridoidea)

嘎拉虾科(Galatheacarididae)

线足虾总科(Nematocarcinoidea)

呗膝虾科(Eugonatonotidae)

线足虾科(Nematocarcinidae)

动额虾科(Rhynchocinetidae)

剑虾科(Xiphocarididae)

刺虾总科(Oplophoroidea)

刺虾科(Oplophoridae)

长臂虾总科(Palaemonoidea

拟贝隐虾科(Anchistioididae)

链虾科(Desmocarididae)

宽额虾科(Euryrhynchidae)

叶颚虾科(Gnathophyllidae)

海星虾科(Hymenoceridae)

卡卡虾科(Kakaducarididae)

长臂虾科(Palaemonidae)

长臂虾亚科(Palaemoninae)

隐虾亚科(Pontoniinae)

盲米虾科(Typhlocarididae)

长额虾总科(Pandaloidea)

长额虾科(Pandalidae)

小海虾科(Thalassocarididae)

玻璃虾总科(Pasiphaeoidea)

玻璃虾科(Pasiphaeidae)

宽背虾总科(Physetocaridoidea)

宽背虾科(Physetocarididae)

异指虾总科(Processoidea)

异指虾科(Processidae)

剪足虾总科(Psalidopodoidea)

剪足虾科(Psalidopodidae)

棒指虾总科(Stylodactyloidea)

棒指虾科(Stylodactylidae)

2.褐虾科

褐虾科(学名:Crangonidae)是十足目褐虾总科下的一个科,模式属为褐虾属,褐虾即是其下的一个种。

(1)褐虾属

褐虾属(学名:Crangon)是十足目褐虾科的1属,

①特征

甲壳表面通常光滑。额角相对较短,有些平扁,中间沟有或无。头胸甲无带刺的脊,具1个背中央齿。第四、五步足较第二、三步足粗壮,且指节稍平扁,末端呈爪状;第二步足细小,钳状,其指节短于掌节长度的一半。末4对腹肢的内肢甚短小,不具内附肢,雄性第二腹肢内肢长于雄性附肢。

②分布情况

此属在黄渤海分布记录有4种,分别是脊腹褐虾Crangonaffinis De Haan, 1849,圆腹褐虾Crangoncassiope De Man, 1906,日本褐虾Crangonhakodatei Rathbun, 1902和黄海褐虾Crangonuritai Hayashi and Kim, 1999,其中以日本褐虾最为常见,在黄渤海进行底拖网时很容易采到,有时甚至抓斗式采泥器也能采到,其成熟个体较圆腹褐虾和黄海褐虾的成熟个体为大,因此制作的虾米以此种为最佳。圆腹褐虾分布范围和产量较另外2种为少。

(2)褐虾

褐虾(学名:Crangon crangon)是褐虾属的一种虾,原产于北海南部,但在地中海、波罗的海、黑海也有其踪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原产地附近国家都有食用褐虾的习惯。

褐虾长30-50mm(1.2-2.0英寸),最长可达90mm(3.5英寸)。它生活于浅海,可依据环境改变体色。

雌虾在体长达到22-43mm(0.87-1.69英寸)时、雄虾在达到30-45mm(1.2-1.8英寸)长时达到性成熟。

3.拟贝隐虾科

拟贝隐虾科(学名:Anchistioidae)是属于长臂虾总科下的一个科。

维勒拟贝隐虾(学名:AnchistioidesAnchistioides willeyi)是拟贝隐虾科拟贝隐虾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额角一般具6~8个背齿和3~4个腹齿;头胸甲具1钝的眼后刺;第二触角鳞片末端较尖,不伸过端侧齿;第二步足螯指稍长于掌部;最大眼眶后头胸甲长10.5 mm。

(2)分布范围

西沙群岛;马达加斯加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大不列颠和大堡礁。

4.叶颚虾科

叶颚虾科(学名:GnathophyIlidae)是属于十足目下的一个科。

美洲叶颚虾(学名:Gnathophyllumamericanum)是叶颚虾科叶颚虾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鉴别特征:额角具3~5个背齿,最后齿在眼眶后缘之前;尾节后对背侧刺多变但在后缘刺之前;角膜前端明显乳头状;第一触角柄刺伸至与第一、二节关节处;第三步足细,长节长为其宽的3~6倍;头胸甲、腹部除第六腹节和尾节外深褐色,头胸甲具5条横向淡色纹,腹部具10条横向淡色纹。眼眶后头胸甲长2.3~4.4 mm。

共栖宿主:海胆。

(2)分布范围

西沙群岛;印度一太平洋由红海至南非、直到土阿莫土群岛,大西洋南百慕大和南佛罗里达、墨西哥湾、加勒比直到东大西洋。0~50 m水深。

5.盲米虾科

盲米虾科(学名:Typhlocarididae)是属于十足目下的一个科。

(1)剑额盲米虾

剑额盲米虾(学名:Typhlocaridinalanceifrons)是盲米虾科盲米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洞穴甲壳动物表现出明显的视觉退化 。在对表泉中钩虾和洞穴水体中钩虾的复眼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地表泉中钩虾种群的复眼平均有 35个小眼,而洞穴钩虾只有 5个或更少,且眼变小。这种眼部表现出的适应性特征因种不同而有所差异。适应性程度最强的仅保留一个基本的巩膜,常见的为眼角膜变小、眼色素消失等,如洞穴米虾 Caridina caverna (Liang, 2005),盲钩虾Gammarusaoculus(Hou&Li,2003e),剑额盲米虾 Typhlocaridina lanceifrons (L iang,2004) 等。

②生活习性

模式产地: 广西武鸣夏黄起凤山大极洞。

生境:生活在完全黑暗的石灰岩洞清澈的地下水中,水温22℃,共同生活的还有等足类和鳅科鱼类等。

③分布范围

由于受到洞穴地理分布的限制 ,目前我国发现 并已经研究的洞穴甲壳动物多集中分布在喀斯特地貌相对较多的地区,如我国的贵州、广西、云南、安徽、湖南、四川等洞穴分布较多的地区,其中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分布最为丰富。

(2)刘氏盲米虾

刘氏盲米虾(学名:Typhlocaridinaliui)是盲米虾科盲米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额角短,侧面观窄,匕首形,约伸至眼的末缘;上缘齿集中于额角的基部,具6齿,有5个在眼眶后缘的头胸甲上;下缘无齿。头胸甲之前侧角圆,无颊刺。

尾节背面具7对活动刺,后端圆,背侧中央无一短刺突。侧刺粗大,约为外后刺长的4倍,长于间刺。间刺5对,均无刚毛,以中央间刺最为粗长,由此向外侧渐次变短。肛前脊钝,无刺,末端生刚毛。

眼退化,呈子弹状,但留有3个小的黑色色素点和1块淡灰色的色素斑。第1触角柄刺约伸至第1节的2/3处,约为第1节的0.79倍,第1节长于第2、3节,约为第2节的2.3倍,第2节长于第3节,末端为双鞭。第2触角鳞片长为宽的3倍强,叶瓣超出最后刺。大颚切齿具4个小尖刺。第1小颚内肢呈圆柱状。第2小颚内肢狭长,带状,末端略尖,颚舟片发达。第1颚足内肢二叶清楚分离,末叶外末角具一指状突起,外肢有一个清楚的真虾叶,触鞭发达。第2颚足内肢末2节愈合,分界不清,外肢发达。第3颚足伸直超出鳞片;末端爪状,末1/3具5—6枚短刺,基半具刺毛列,末节长于末2节,短于末3节;外肢约伸至末2节的中部。

第1步足短而粗,座节约为长节的1/3,长节稍短于螯,腕节末缘凹陷,长约为宽的2.3倍,短于螯和长节。指节约为掌长的1.3倍,螯肥大,长约为宽的1.6倍。第2步足)较细长,座节稍短于指节,约为长节的1/2,长节约等于腕节。腕节的末缘稍有凹陷,长约为宽的4.3倍,长于螯,指节约为掌长的1.8倍,螯长为宽的2.1倍。第3步足座节约近长节的1/5,长节为腕节的2倍,腹缘具4刺,腕节约为指节的2倍,腹具5小刺,掌节长约为宽的10倍,约为指节的3倍,腹缘具10个活动刺,指节长约为宽的4.7倍,腹缘具3刺。第5步足座节约为长节的2倍弱,长节约为腕节的1.7倍,腕节约为掌节的1/2,掌节长约为宽的13.5倍,约为指节的3.2倍,腹缘具11枚小活动刺,指节长约为宽的5.9倍,腹缘具36个疏状刺。

尾肢外肢的端叶缝具10—11个活动刺。

体长为13mm。

②生长环境

生活于洞穴中,洞口有微弱的光照,水中有浮游藻类。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广西(临桂)。

6.玻璃虾科

玻璃虾科(学名:Pasiphaeidae)是十足目玻璃虾总科(Pasiphaeoidea)下的唯一一个科,下含7属。

该科的玻璃虾属、雕玻虾属、阿兰玻虾属、拟玻璃虾属、真玻璃虾属和脆肢虾属生物多生活在海下1000-2000米的水域,只有细螯虾属生活在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浅海。

(1)分类学

玻璃虾总科(PasiphaeoideaDana,1852)在现行甲壳动物高级阶元分类系统中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软甲纲(Malacostraca)十足目(Decapoda)腹胚亚目(Pleocyemata)真虾下目(Caridea), 是最早出现在真虾类(Caridean)概念中的四个类群之一

(2)形态特征

玻璃虾总科鉴别于真虾类其他总科的主要特征为:具相似的第一和第二步足, 且其螯指细长, 切面因具长且窄的细齿而成梳状; 第二颚足无外肢, 但所有步足均具外肢。尤其最后一特征, 第四到第八胸肢具有外肢即双肢型步足, 这在真虾类中被认为是较为原始的特征,因此玻璃虾总科是研究真虾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阶元和关键类群。

(3)生境

玻璃虾科物种分布于海洋生境,生活环境复杂多样,从潮下带到大洋千米深处,从热带海洋到寒带海区都有发现; 其中玻璃虾属 Pasiphaea Savigny, 1816 是海洋中层到大洋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包括极地海洋区域也有玻璃虾属的物种出现; 是真虾类中少有的分布区域如此广泛的类群之一,因此也是研究真虾类地理分布和区域扩散的良好材料。

(4)主要价值

首选用来做寿司,能最好体现其价值,多用于日本料理店及回转寿司店。也可用作“鸡蛋羹玻璃虾酿香菇”的制作。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云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