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从台郭村的说起唐朝时期,管城(今郑州老城区)到密县之间有一条官道,城西南二十五里大路旁有一个村庄,村中有一条小三可流过。河两岸有成片的杨树、柳树,景色秀美,村庄便有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杨柳村”。宋朝末年,战乱不断,曾经繁荣的杨柳村开始衰败。元朝末年,烽烟再起,杨柳村的人口再次锐减,不足十户人家。明朝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山西平阳府洪洞县椿树胡同的郭氏家族(为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人),看到官府向河南移民的文告后,郭武功携其二子、二女、三胞侄、十三堂侄等21人,因其中有18个男孩,又被称为“十八郭”。郭武功一行办理迁徙公文,领取川资,便挥泪告别亲人,开始向河南迁移。他们一行渡黄河,过平乐,经长途跋涉.,翌年到郑州,官府安排郭武功一家在杨柳村定居。经过数十年的繁衍生息,郭氏家族人丁兴旺,逾一百多人。郭氏家族因人多地少。于是,“十八郭”的部分后人陆续迁往他乡,其中,郭武功之七世孙郭金城向东迁到贾鲁河东岸侯寨村。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官府有一批官银从南方押运往北京,为了保证安全,官兵们先把一根根木棍从中间锯成两半,挖空木芯,将银锭藏于其中,两半再粘好捆牢,使其外表和普通木棍一样,被称为“杠银”。当这批官银途经杨柳村时,突然杀出一大帮蒙面的强人,经过一番厮杀后,官军寡不敌众,只得丢下官银狼狈而逃。官银被劫的消息传到京城,万历皇帝严令限期破案。因银子在杨柳村被劫,负责侦办的官员在追查无果后,就认为是杨柳村的村民所为。于是派官兵将村子围住,以劫银或通匪的罪名要将杨柳村人全部杀掉,又纵火、掘地、填井,把村庄彻底摧毁。其中有几个和官兵有亲戚关系的郭姓村民,及早得到了消息,逃出村庄。官军撤走后,这几个郭姓村民又回到了一片焦土的杨柳村,因已无房居住,他们便在村旁河沟上挖掘洞穴暂时居住。清朝初期,这里渐渐成了个小村庄,郭姓部分村民搬到沟台上居住,村名被改称为“台郭”。从此“台郭村”村名便替代了当年的“杨柳村”。 侯寨人不姓侯清朝中期,郭金城的子孙们在此繁衍生息,人口增多,一部分搬迁到贾鲁东岸,逐渐成了一个村庄。未搬迁的村民们,为了防止土匪的袭扰,便在村里修筑了寨墙。因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寨墙的厚度、高度不足。后来,村民们选择在村子南边一块高地上建寨,南、西、北三面深沟环绕,在没有沟的东面修建了高大的寨墙和寨门,建成了一座新寨。村民们就把位于村庄南面的新寨叫前寨,把村北的老寨子叫后寨。前寨地形险要,兵祸时可到此暂时躲避。后寨周围是较为平坦,并且紧靠大路,交通便利,这里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大村子,村名仍沿用“后寨”的名称。“后”与“侯”谐音,村民们为了纪念曾经被“封侯”的先祖郭子仪,就把后寨的村名“后寨”称为“侯寨”,所以侯寨人姓郭不姓侯。侯寨周围沟壑多,适合樱桃生长,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沟,现已成为郑州人度假的风景区。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云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